
發布時間:2024-11-14
2024年11月12日,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鄒小兵教授應邀至廣州健康院,舉辦了一場主題為“重新認識自閉癥:自閉癥譜系障礙”的學術講座。
鄒教授的講座內容涵蓋了自閉癥的多個方面,包括其歷史發展、群體特征、基礎研究進展和干預手段等。他首先梳理了自閉癥的歷史脈絡,自閉癥的認識從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自殘性疾病,發展到更廣泛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概念。自閉癥群體特征包括語言交流障礙、局部興趣、重復刻板儀式行為、感覺異常和智力差異等等。他還強調,部分自閉癥兒童展現出某些領域的天賦能力。而自閉癥的成因是極其復雜的,涉及遺傳和環境因素。他特別提到了癥候群性自閉癥,通常是由新發基因突變引起,不具有遺傳性,是目前全球基礎研究的重點。鄒教授還強調了自閉癥干預方法的重要性,雖然方法已建立,但仍需通過個體化和階梯化的評估與干預,以及科學研究來確定其有效性,進而推廣科學的干預模式。
鄒小兵教授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,全國兒童自閉癥診療領域領軍專家,第二屆“宋慶齡兒科醫學獎”獲得者,率先提出自閉癥穩態失衡致病機制,創造性提出基于自閉癥文化理念下的干預三原則,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閉癥結構化社交行為干預BSR模式。本次學術交流活動由陳捷凱研究員主持。
鄒教授的報告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易于理解的方式,激發了在場師生的濃厚興趣,并引發了熱烈的討論。此次報告不僅提高了公眾對自閉癥的認識,也為自閉癥的研究和干預提供了新的視角,期待在鄒教授等醫療專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,能夠為自閉癥譜系障礙人士創建美好的社會生態系統。

講座現場

講座現場
附件下載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