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發布時間:2025-03-25
3月25日,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(簡稱“廣州健康院”)牽頭建設的國家“十四五”重大科技基礎設施——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(簡稱“細胞譜系設施”)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啟動建設。該項目規劃建設周期4.5年,總建筑面積超5萬平方米,將繪制人體中全生命周期的細胞時空演化圖譜,打造數字細胞AI大模型,構建數字生理人,創新生物醫療檢測新范式,開辟生物醫藥研發新賽道,在試劑、儀器、軟件和數據等方面產出一批創新性科技成果和產品。
該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大科學裝置,也是廣州市構建“2+2+N”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。
解碼細胞譜系:繪制單細胞精度生命導航圖
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,人體由約40萬億細胞組成,這些細胞從一個受精卵開始,所歷經增殖、分化直至衰老的全生命周期動態演化過程,就是“細胞譜系”。解析細胞譜系被譽為揭示生命發育與演變奧秘、操縱生命活動的“鑰匙”,也是細胞命運轉變的高精度“導航圖”。
古有扁鵲通過望聞問切診斷人體疾病,今有細胞譜系設施通過解碼細胞譜系預測疾病和篩藥驗藥。該設施將以樣品保活存儲、空間多組學、先進成像等創新技術和裝置研發為核心,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,創建出涵蓋發育、疾病、衰老三大維度的數字化細胞譜系。
“這就像為生命編寫一部詳盡的‘細胞家譜’,讓科學家乃至公眾能夠清晰追蹤每個細胞的‘前世今生’。”廣州健康院副院長(主持工作)、細胞譜系設施總指揮孫飛研究員表示。
打破制藥困局:打造虛擬臨床試驗平臺
隨著ChatGPT和DeepSeek為代表的AI大模型技術突破,生物醫學進入數字化時代是必然趨勢。
當前全球創新藥研發平均耗時10年、耗資26億美元,但臨床成功率不足10%,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藥物研發過程是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的,不能模擬人類生命系統反應。細胞譜系設施將構建高精度單細胞級別的數字生理人大模型,通過回溯、模擬、預測疾病細胞譜系演化,不僅可以精準定位病變驅動關鍵靶點,還可以在數字人體測毒試藥,有望突破藥物研發的“死亡之谷”。
“未來,細胞譜系設施有望可以用患者細胞信息打造一個‘數字患者’,預演不同治療手段在數字患者體內治療效果,實現治療手段的‘量體裁衣’。廣州健康院研究員、細胞譜系設施副總指揮兼總工藝師陳捷凱表示,設施將強化AI與數據資源整合,打造創新模型,并與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,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。
開放共享新格局:聚力打造世界級細胞科學中心
回望近代科學研究進程,科研范式經歷了實驗科學、理論科學、計算科學的迭代遞進,而隨著科研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,被稱為“大數據科學”的新范式正在興起。
細胞譜系設施將建設繪制細胞譜系的自動化工程產線,包含樣本預處理、樣品存儲、多尺度成像分析、多組學分析、數據處理和驗證等工藝流程,標準化采集影像組、空間組、轉錄組、表觀組、蛋白組、代謝組、超微結構組等多種模態數據,建成數字孿生索引的細胞譜系資源庫。
細胞譜系設施已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體系,未來將植根廣州國際生物島,賦能大灣區,鏈動全世界。隨著細胞譜系設施的建設和使用,將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和團隊匯聚廣州,開展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,共同推動人類細胞譜系研究領域發展,將細胞譜系設施打造為世界級細胞科學中心。設施建成后將全方位支撐生命健康領域理論創新和產業發展,服務研究機構、高校、藥企和醫院,為新型顛覆性醫療技術的誕生奠定基礎。
啟動儀式

啟動會合影
會議現場
附件下載:

